矿用高压流量计/锚杆计/压力表/测力计/检测仪

联系我们

  • 地址:乐清市柳市镇
  • 联系电话:0577-57161116
  • 联系电话:0577-57161117
  • 联系电话:0577-57161118
  • 手机:13758417779
  • 手机:13626549618
  • 阿里旺旺:yqqmdq2013
  • 网址:http://www.qaomu.com/
单体柱测压仪数据:如何判断支护是否合格?
发布时间:2025-07-09 15:14:00     浏览次数:
单体柱支护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提供稳定的支撑力(初撑力 + 工作阻力)控制顶板下沉、防止冒顶,而测压仪的数据是判断支护是否合格的 “量化依据”。判断需结合行业标准、矿场地质条件、支护设计参数,从 “静态达标性”“动态稳定性”“协同均衡性” 三个维度分析,具体如下:

一、静态达标性:核心参数是否满足设计阈值

静态达标是支护合格的基础,需通过测压仪数据验证初撑力、工作阻力是否达到 “低保障值”,关键看两个核心指标:

1. 初撑力:判断 “支护初始强度是否足够”

初撑力是单体柱架设后(升柱结束 10 分钟内)的初始支撑力,直接影响顶板早期稳定性(初撑力不足会导致顶板早期离层、下沉量超标)。


  • 合格标准
    需满足《煤矿安全规程》及矿场专项设计要求,不同场景阈值差异较大:

    • 缓倾斜煤层(倾角<25°)、采高 2-3m:单体柱初撑力通常≥90kN(乳化液泵站压力≥18MPa 时,对应单体柱缸径 100mm 的初撑力);

    • 急倾斜煤层(倾角>45°)或破碎顶板:初撑力需提高 10%-20%(如≥100kN),避免顶板沿倾斜方向滑动;

    • 断层带、老空区附近:初撑力需按设计提高 30%(如≥120kN),抵消地质构造带来的额外压力。

  • 测压仪数据判断
    若测压仪显示初撑力<设计值的 90%(如设计 100kN,实际<90kN),判定为 “初撑力不足”,需立即补液升压;若初撑力>设计值的 120%(如>120kN),需警惕单体柱过载(可能导致缸体变形),需泄压至合理范围。

2. 工作阻力:判断 “支护持续承载能力是否达标”

工作阻力是单体柱在顶板压力作用下的实际承载值(需与顶板压力平衡),需处于 “设计工作阻力区间”(过低则支护强度不足,过高则单体柱易损坏)。


  • 合格标准
    由矿场根据顶板类型(坚硬顶板、破碎顶板等)、采动影响(周期来压强度)设计,例如:

    • 坚硬顶板(如砂岩)工作面:工作阻力通常需≥200kN(抵御周期来压时的集中压力);

    • 松软顶板(如泥岩)工作面:工作阻力需控制在 150-180kN(避免压力过大压碎顶板);

    • 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:工作阻力需≥250kN(因端头是应力集中区)。

  • 测压仪数据判断

    • 若工作阻力持续<设计下限(如设计 150kN,实际<140kN):判定为 “支护强度不足”,可能导致顶板下沉量超标(如每小时下沉>5mm),需增单体柱密度或更换大缸径柱;

    • 若工作阻力持续>设计上限(如>200kN):判定为 “过载风险”,需检查是否因顶板来压异常(如冲击地压),并采取卸压措施(如打卸压孔)。

二、动态稳定性:压力变化趋势是否符合规律

支护合格不仅要求 “瞬时数据达标”,更需通过测压仪记录的压力曲线(时间 - 压力关系)判断 “动态稳定性”—— 避免压力异常波动(骤升 / 骤降),支护系统处于可控状态。

1. 压力下降速率:判断 “支护是否存在漏液 / 失效”

正常情况下,单体柱因顶板微量下沉会有缓慢泄压(每小时压力下降≤5kN),若下降过快,说明存在漏液或密封失效。


  • 合格标准:24 小时内压力下降量≤设计工作阻力的 10%(如设计 200kN,24 小时下降≤20kN)。

  • 测压仪数据判断

    • 若 1 小时内压力下降>10kN(如从 180kN 骤降至 150kN):可能是单体柱密封件损坏(如 O 型圈老化)或注液枪漏液,判定为 “支护失效风险”,需立即更换单体柱;

    • 若压力呈 “阶梯式下降”(每小时降 5kN,停 2 小时再降 5kN):可能是顶板阶段性下沉导致的正常泄压,但需结合顶板下沉监测(如测杆数据),若下沉量同步超标(>20mm / 天),仍需补压。

2. 压力波动频率与幅度:判断 “顶板是否稳定”

正常工况下,单体柱压力随采动节奏(如割煤、移架)呈小幅波动(幅度≤10kN,频率与采煤循环一致);若出现无规律骤升 / 骤降,可能是顶板离层、冲击地压的前兆。


  • 合格标准:非周期来压阶段,压力波动幅度≤设计工作阻力的 5%(如 200kN 的柱,波动≤10kN);周期来压时,波动幅度≤20%(且持续时间<2 小时)。

  • 测压仪数据判断

    • 压力骤升(1 分钟内升幅>30kN,如从 180kN 升至 220kN):可能是顶板突然来压(如断层活化),需立即预警 “顶板冲击风险”,暂停作业;

    • 压力骤降(1 分钟内降幅>20kN):可能是单体柱倾倒(配合测压仪姿态传感器数据,若倾斜角>8°)或顶板局部冒落,判定为 “支护失效”,需紧急撤离并补打临时支护。

三、协同均衡性:多柱受力是否均匀(避免 “局部失稳”)

单体柱支护是 “群体作用”,单根合格但整体受力不均(部分柱过载、部分柱欠载),仍会导致顶板局部冒落。需通过测压仪的多柱数据对比,判断 “协同性是否合格”。

1. 相邻柱压力差:判断 “局部受力是否均衡”

同一支护区域(如 10m 范围内)的单体柱,因顶板载荷分布应相对均匀,压力差不宜过大。


  • 合格标准:相邻两根单体柱的压力差≤20%(如 A 柱 150kN,B 柱应≥120kN 且≤180kN);同一排柱的压力与小压力差≤30%。

  • 测压仪数据判断

    • 若相邻柱压力差>30%(如 A 柱 200kN,B 柱 120kN):说明顶板载荷向 A 柱集中,B 柱区域可能因支撑不足导致顶板下沉,需调整 B 柱初撑力(提高至 150kN 以上)或在 B 柱附近增设辅助柱。

2. 区域压力分布:判断 “整体支护是否匹配顶板载荷”

不同区域(如工作面端头、中部、断层带)的顶板载荷不同,单体柱压力应与区域载荷匹配(如端头压力应高于中部),否则视为 “区域协同不合格”。


  • 合格标准:端头柱压力应比中部柱高 10%-20%;断层带柱压力应比正常区域高 20%-30%。

  • 测压仪数据判断

    • 若端头柱压力(180kN)与中部柱(170kN)差异<5%:不符合 “端头应力集中” 的支护要求,判定为 “端头支护偏弱”,需提高端头柱初撑力至 200kN 以上;

    • 若断层带柱压力(150kN)与正常区域(140kN)差异<10%:未达到 “断层带加强支护” 标准,判定为 “断层带支护不足”,需增加柱密度(从 1.5m / 根加密至 1m / 根)。

四、场景的补充判断(结合地质与工况)

  1. 周期来压阶段:测压仪数据需满足 “压力峰值不超标 + 持续时间可控”
    • 合格标准:周期来压时的压力≤单体柱额定工作阻力的 90%(如额定 250kN,峰值≤225kN),且压力超上限的持续时间<1 小时;

    • 若峰值>额定值(如 260kN)或持续超上限>2 小时:判定为 “支护抗载能力不足”,需提前采取卸压措施(如预裂爆破)。

  2. 回撤通道支护:因需承受回撤期间的二次采动影响,测压仪数据需满足 “工作阻力≥200kN,且压力下降速率≤3kN / 小时”(避免回撤时支护失效)。

总结:支护合格的 “数据判定流程”

  1. 先查静态指标:初撑力≥设计值的 90%,工作阻力在设计区间内;

  2. 再看动态趋势:压力下降速率≤5kN / 小时,波动幅度≤20%(无骤升骤降);

  3. 后验协同性:相邻柱压力差≤20%,区域压力分布符合载荷规律;

  4. 场景(周期来压、断层带)需满足专项标准。


通过测压仪数据的 “量化 + 动态 + 协同” 分析,可从 “数据层面” 精准锁定支护薄弱环节,避免依赖 “经验判断” 导致的安全隐患,真正实现 “数据驱动的支护合格判定”。


 
上一篇:单体柱测压仪vs锚杆测力计:应用场景差异

相关产品

相关视频

资料下载

乔木电气二维码
COPYRIGHT © 2020 浙江乔木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-矿用高压流量计 网站地图 | XML | RSS
  • 全国400客服热线: 联系电话:郑周建 13758417779 地址:乐清市柳市镇